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梅雨之日

日來天文台均謂有雨,然一周所見,不過天色轉陰,間或微雨二三點,殊不足以言有雨。春天已過大半,此間正霧氣連綿日夜潮濕,空氣微暖而帶濕氣,家中苟有地毯布藝沙發等物,尤覺其表面帶一片濕涼粘糊,觸之不覺其濕而實濕氣充盈所致也。於此天氣洗衣服,待其自乾實不可能,如隔一夜,則衣物介乎乾濕之間,散發一陣陳霉之氣,大類汗臭,襪子之臭乃甚於未洗之前。故家中必備抽濕機及摺合晾衣架,於密室中置衣架上,開機兩三小時,有時甚至一夜,則衣物爽潔如經日曬矣。

今晨外出工作,遇黃色暴雨,下班之時,雨點如星而已,打一大傘,取小路回家,時風靜雨稀,天色大亮不能目視,遠近樓宇清穆如洗,兀自巋然,對岸景色澄澈,吸氣一大口,舒暢愉快之甚,遂大口大口吸氣,城市繁囂,如此清新之空氣殊不易得,偶得之,不可失機也。道旁樹木花草皆酥潤翠綠晶亮,石路水窪處處,有蝸牛大如拳者施施而行,狀甚怡然。泥灘水退,海床顯露,有白鷺等水鳥自顧蹓躂覓食,或巋立石上作遠眺狀,或埋首翼下打盹假寐,皆適然。泥灘旁有蘆葦叢,高與人齊,有「朱屎渣」者三數隻飛撲其中,有歡喜之色,余有同感焉。退之山石詩所謂「人生至此自可樂,豈必侷促為人羈」,古人所見今得之矣。

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譚兆興:港股低位在六、七月

譚指出六七月港股有機見今年新低。
張公道指:投資者宜參考50天線,作為減磅或清貨的訊號,該線位於13515點,在急速攀升,恒指一天不跌穿該線,不用擔心。他早前已表示反彈未完,或在五月見頂,希望到時大家可以清貨賺錢。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大市響起兩個警號

依張公道今日之言,收市時大市已響起兩個警號,第一跌穿十日線15300,第二連跌兩天。美股昨晚升百二點,今天恆指全無氣勢,莫非大家嗅到燶味,知道美國佬銀行遲早唔掂?近日不少高人已指出美國金融業尚有大鑊野,之前盈利是虛的,未來虧損是實的,而美國香港之失業率仍上升。國內之四萬億貸款已用了超過三萬億,經濟增長疲不能興,大家要留意,如果溫總不再頻頻講「保八」,則中央內部已知力挺無望,會轉移目標處理不能保八的後遺症。大家若不散貨,大鑊。然而亦要記住,早前10616和一萬一千幾,基本上是底了,要再穿,要好大件事先得,尤記得當時本人日日留意美聯1200,港交所388,國壽2628等,結果無部無買入,坐觀其反彈三幾成,見財化水。美聯兩次跌穿兩蚊,本人未能果斷買入,招金跌至兩三蚊,我亦大為恐懼,今日徒呼負負,無益,不如覻機入市也。故羅家聰說在萬三點左近要入市,是對的;陸東說買入後要有心理準備再跌兩成;林森池話「未學行先學坐」,坐艇之謂也。大師傅尚且未能摸底,小股民何須日嘆運滯?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熊市何時見底?


畢老林信報4月2日附圖:

李安的《推手》

有新發現如下,第一,戲中的小家庭的孩子由李安的兒子飾演,因為當年窮,節省成本,就找兒子演出。第二,郎雄在唐人街的餐館任職洗碗,演廚師的是陳哲民,此君後來進軍香港娛樂圈,可能因為演出太投入,多次被投訴咸豬手和咸豬脷,後來退出,進軍學術圈,唸了個博士,如今好像在城市大學任職。

此乃李安第一部長片,基本上有他以後電影的基調:人倫衝突、文化衝突、兩種力量的張力、飲食情節等。

另外忽然想起陶傑當年曾在郎雄逝世後在專欄撰悼文,寫得好,不過文章遍尋不獲,願高明者有以教我。

失業率見頂前莫買樓

信報研究部4月1日:
1.金融海嘯肆虐至今,港島區的屋苑跌幅最大
2.波幅率愈高,即表示數據表現也相對較反覆,投資風險亦相對較高(高波幅率並不一定是壞事,因為當樓價上升時,這類高波幅的屋苑升勢亦會較快)。
3.波幅率愈少的屋苑,其屋苑在是次調整中,跌幅也是相對較少;相反,高波幅的屋苑,不一定跌幅較大。以投資角度而言,若在同一波幅率情況下,買入跌幅較少的屋苑,或會是較佳的選擇,因為這些屋苑顯示在相近的風險水平下,有較佳的抗跌能力。
4.物業面積愈細的單位,其租金回報率也會愈高
5.屋苑與中環距離愈近,呎價便會愈高。不過,當距離介乎十五至三十公里左右,對樓價的影響則較少。不過,若然距離進一步拉遠,對樓價的影響再次彰顯,相信這點或與交通費用、車程時間甚至部分索性搬遷至內地居住或許有莫大關係。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陳亨利、會計仔、港燦、東尼師徒、市場先生、紅猴

首先,排名不分先後,都係名重一時的股評人、網誌作者。

正因為看幾位高手的文章多了,自己投資也近十載 ,漸漸悟出投資之道實在是一件難以捉摸的事。大概01年時,陳亨利以當時筆名在《信報》發表鴻文,約每月一篇,長則整版,短則大半版,每次分析一隻股票,作為推介。陳先生科班出身,以價值分析為基礎,解拆年報分析行業前景旁及公司管治和市場優勢,堪稱全面。他推介的股票包括祿福珠寶、中海發展、上海實業、隆成集團、世界隻團、安全貨倉等等近十隻股。祿福和中海發展後來的確大升,其餘幾隻表現平平,世界集團更發過幾次盈警。陳先生如今在華富財經任研究部主任。一個專業人士以專業手法分析股票,尚且時有中招,我們散戶,無運行矣。

會計仔筆記,另一個有深度的網誌,作者工作繁忙卻很用心地長篇大論細析股票,他曾很仔細地分析鞍鋼和太平洋恩利,得出非買不可的結論,當時恩利約個幾兩蚊,鞍鋼幾多我唔記得,但係今天這兩間公司都陷入困境。又是另一個專業人士中招的案例。跟會計仔相似的是港燦,不表。

至於市場先生,不必細表,大家看看他的永久組合和私人強積金月供股票組合,在牛市高峰期他可以風光地出書《只賺不止蝕》,但秋天不收割的結果是冬天來臨時看着大片稻田枯死,欲救無從,今天他上述組合賬面仍有大額虧損。和他同樣淒涼的Buy and Hold專家東尼,號亞洲股神,盲目睇好宏利和匯豐,這兩隻股幾乎累他要提早收山,若非近日美國金融股大反彈,今天大家都不會讀到他的文章了,因為實在虧得太厲害。東尼的徒弟林少陽,最初也在華富打響名堂,此人亦不簡單,從財經記者起步,向華富自薦搞一個投資組合(好像是二十萬),賺是公司蝕歸自己,結果如何?他成為華富的台柱,管理華富的基金。如此有膽色有大志的年青人實在少有。當年中石油長期是一個三毫幾上落,他們看三蚊,堅持買入,後來證明眼光獨到,畢菲特在1.66入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個散戶在其網站留言問他若有人出兩億叫佢推介一隻股份以造市如何,他答「我林少陽只值兩億?」此言我印象甚深,覺得這個青年有大志有氣魄。後來他離開華富任其他公司的基金經理,近來海嘯掩至,據聞讓人手起刀落......。

如今仍然活躍的專業、業餘股評人中,最堪取法的,大概只有陸東、紅猴二人。前者不必說,後者的網站可讀性極高,紅猴冷靜客觀,讀財務出身,有策略有計劃,沉穩踏實,乘勢之起落,雖亦偶有失手,但其功力較諸上述各人,實伯仲之間。

高手之進退尚有失據之時,散戶之盈虧豈有算盤可計!股票之磨人哉!

回頭是岸!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張士佳今天推薦中信泰富和匯源果汁

中信泰富最先看好的是曾淵滄,此公評股甚準,能從87股災輸掉全部身家50萬港元,至今天賺夠上岸打風流工,不簡單。此股去年勁蝕,今年增長基數低,必勁賺;且北京已接管,毒瘤管理層已掃地出門,資產業務俱在,業務重上軌道可期,宜乎逢低吸納。

至於匯源,市場先生曾在高位購入,當時港股正從三萬幾跌落來,此先生忽然興起建立食品飲品股組合的念頭,27個幾買蒙牛,十一個幾(?)買匯源,後來事情點,大家心照。蒙牛唔洗講,低位反彈一倍都不過係十二三蚊,匯源好運少少,一浪低於一浪之際忽然殺出個可口可樂,俾市場先生可以套現。不如大家睇睇有無人出來收購蒙牛救救市場先生。大牛市時,此先生個組合幾好睇,雷曼一爆,佢仲照夠月供股票係咁買,後果係點大家又心照。正如紅猴評價東尼所言,「落難英雄,落難偶像」。都係陸東好野,成唔成功最緊要睇熊市仲有幾多子彈,陸東,你好野!(佢本《智者傲行》,好睇,夠囂張!)

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布紐爾的Viridiana


對宗教的諷刺,絕!布紐爾的膽色、見識、手法,都是一流的。

作為領先指標的樓市指標連續數月向好也可能是陷阱

信報4月17日羅耕:
美國昨晚公布新屋動工及建築批則,數字被認為是樓市甚至是經濟的領先指標。近期數字已連續數月改善,有人質疑為何在下仍不對後市改觀、反應遲鈍。
  領先指標與滯後指標各有優劣;前者反應快但不可靠,後者則可靠但反應慢。去年6月,兩個樓市領先指標當時也連續三個月改善,但之後呢?掉頭續跌【圖一及二】。去年6月份數字於7月中公布,假使閣下當時入市,道指的買入價是11000點,恒指則是21000餘點。沒錯,截至入市後一、兩個月,閣下確是「撈到了底」。
  兩個指標近期皆有改善,但西部除外。原因?看看地圖吧!美國西部的第四季樓價跌得最勁。愈跌,發展商愈不敢建樓,可見這些領先指標還要滯後的樓價配合。

年輕人成長的七個關注點

信報4月18日高彥鳴引Arthur W. Chickering 的Education and Identity指:

Chickering 早在一九六九年就指出大學是年輕人成長和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更提出一個有七個方向(vector)的理念模式。這七個方向是吻合新學制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精神,因此,我希望在這裏簡單介紹一下。
  一、 能力提升:學生透過智力、體力和人際關係三方面能力的提升來增強自信;  
二、 情感管理:學生能夠有效地去接受及管理有關感情的事情,並能作出負責任的行動;  
三、 自主發展:學生能夠從個人的獨立演變到明白及接受與他人互相扶持的重要性;  
四、 發展成熟人際關係:學生能夠接受及欣賞人類的差異,並培育持久的親密關係;  
五、 確定本身定位:學生能夠透過多角度的思考去認識及接受自己;  六、 確定目標:學生能夠為人生及事業訂下清晰的目標,並對其身邊的人有承擔;  
七、 發展個人誠信:學生能夠建立正面的價值觀,並在個人利益及對社會的責任上取得平衡;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全國銀行總新增貨款額剩下不足1萬億

蘋果4月17日曾淵滄:

但 是 , 除 了 加 快 、 增 加 投 資 外 , 投 資 未 到 之 處 前 途 依 然 暗 淡 , 西 方 國 家 經 濟 一 日 不 復 蘇 , 出 口 製 造 業 依 然 在 收 縮 。 2500 萬 民 工 何 去 何 從 ? 回 鄉 下 耕 田 ? 恐 怕 不 容 易 , 這 些 民 工 住 在 城 市 數 年 之 後 , 已 經 無 法 習 慣 耕 田 的 生 活 。 民 工 回 鄉 , 城 市 也 少 了 一 批 人 消 費 , 使 到 外 銷 轉 內 銷 的 期 望 也 增 加 了 難 度 。 前 一 陣 子 , 中 央 政 府 說 今 年 的 銀 行 貸 款 會 增 加 5 萬 億 人 民 幣 , 昨 日 工 行 ( 1398 ) 宣 佈 今 年 首 季 的 新 增 貸 款 為 6475 億 人 民 幣 , 因 此 估 計 全 國 所 有 的 銀 行 的 新 增 貸 款 已 經 超 越 4 萬 億 人 民 幣 了 , 剩 下 不 足 1 萬 億 人 民 幣 的 新 增 貸 款 預 算 限 額 , 令 人 擔 心 。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羅家聰:恒指則先試16000點,甚或逼近18000

蘋果4月16日:

愚 見 以 為 , 無 論 就 股 市 或 外 幣 而 言 , 今 個 熊 市 尚 未 結 束 , 但 反 彈 期 會 比 坊 間 所 想 為 長 。 道 指 料 先 試 8300 至 8400 點 裂 口 區 , 甚 或 ( 但 不 敢 包 ) 突 破 進 而 逼 近 9000 點 才 結 束 此 浪 反 彈 ; 恒 指 則 先 試 16000 點 , 甚 或 逼 近 18000 點 。

中長線黃金交叉技術訊號出錯率極低

信報4月15日陸文:
筆者為中長線投資者列出一批重磅及細價股的強勢股名單【表】,這批股份近期已出現50天線升破250天線的中長線黃金交叉訊號,雖然未必是目前大市追捧落後的目標物,但對候機作中長線投資者,應是逢每次調整作收集持有,這中長線黃金交叉技術訊號出錯率極低,雖然訊號往往是在股份已升逾三成才出現,但可視作有買貴無買錯一族。

反彈的高點分別可見17770點、18806點及21317點。

信報4月16日張公道:

  昨天談過一些港股的大勢資料,今續談牛熊市。以比例理論看,前一個牛市浪頂為2007年10月的31958點,跌至去年10月的10676點,大跌21282點。在熊市的大反彈,若然反彈跌幅的三分一、0.382及0.5比率,反彈的高點分別可見17770點、18806點及21317點。
  可見由10676點開始的反彈,彈升至17770點及18806點,仍然無法證明牛市重臨,恒指須升越21317點,才能產生新的牛市。
  其次,2009年迄今的港股形成先高後低,高點為1月的15563點,低點為3月的11344點,倘若恒指升穿15563點,今年將扭轉成先低後高,低點為11344點,高點在後頭。
  根據港股年線圖上,每年高低點波幅的指標作推算,如果11344點為低點,今年高點有50%機會升上16993點之上;升越16993點,可輕易升上18343點,亦可說升穿16993點,必見18343點。
  復次,年線圖自1999年開始,每年高點的指數水平顯示,16163點至16962點之間為一個頂部的區域,有三年的高點處於此區域內;再上為18301點、20001點、27615點及31638點。
  若然今年扭轉成先低後高,11344點為低點,高點升上18301點以至20001點,並不稀奇,但不代表牛市已重臨。
  個人猜想,即使熊市已於10676點見底,2009年頂多形成「非牛非熊」的大型上落市模式,要到2010年才能確認牛市已誕生。

升破22000始安心買貨

蘋果4月16日 曾 淵 滄 專 欄 : 升 破 22000 見 復 蘇

去 年 10 月 27 日 , 恒 指 創 出 10676 點 的 新 低 後 開 始 反 彈 , 至 12 月 12 日 反 彈 至 15781 點 回 落 , 反 彈 幅 度 高 達 47.8% 。 之 後 , 於 1 月 7 日 再 度 反 彈 至 15763 點 , 無 力 再 上 , 形 成 一 個 很 明 顯 的 雙 頂 回 落 走 勢 。 這 一 次 的 回 落 , 也 是 非 常 驚 心 動 魄 的 , 恒 指 跌 至 11344 點 才 回 穩 , 之 後 , 就 是 美 國 聯 邦 儲 備 局 決 定 印 鈔 票 , 刺 激 大 市 再 次 反 彈 , 現 在 又 回 到 挑 戰 新 高 水 平 的 附 近 。 我 不 以 去 年 12 月 12 日 的 15781 點 為 破 新 高 的 觀 察 點 , 而 是 推 高 至 16000 點 , 取 整 數 , 整 數 往 往 比 較 有 影 響 力 。 就 以 16000 點 來 衡 量 , 也 不 會 是 一 升 破 就 萬 事 大 吉 , 我 留 意 過 去 許 多 年 , 恒 指 創 出 一 個 突 破 性 的 高 位 後 , 往 往 還 會 出 現 3 次 的 反 覆 , 回 跌 2 次 , 第 3 次 升 上 去 才 能 站 穩 。 上 述 的 歷 史 資 料 也 許 對 大 家 有 些 參 考 價 值 , 我 一 直 覺 得 , 實 際 上 所 謂 的 技 術 分 析 , 很 大 的 程 度 是 心 理 作 用 。 有 人 利 用 統 計 將 這 些 心 理 作 用 所 產 生 的 反 應 記 錄 下 來 而 公 佈 於 世 , 公 佈 後 引 起 更 多 人 的 留 意 , 之 後 再 度 發 生 同 類 走 勢 時 , 有 不 少 人 跟 隨 而 造 成 「 準 確 」 的 「 預 測 」 。 今 年 1 月 中 旬 , 我 開 始 感 到 走 勢 出 現 很 明 顯 的 雙 頂 回 跌 之 勢 , 也 在 這 個 專 欄 向 大 家 提 出 數 次 的 警 告 。
企 穩 16000 始 能 安 心 買 貨

現 在 , 恒 指 第 三 次 挑 戰 高 位 , 是 不 是 能 成 功 , 我 不 知 道 , 我 只 想 告 訴 大 家 , 如 果 想 買 了 股 票 好 好 地 睡 覺 的 話 , 等 恒 指 第 3 次 破 16000 點 時 才 入 市 是 會 比 較 安 穩 。 就 算 恒 指 破 了 16000 點 , 還 不 能 算 走 出 金 融 海 嘯 的 陰 影 , 去 年 8 月 28 日 , 恒 指 收 21546 點 , 至 10 月 27 日 , 跌 至 10676 點 , 跌 幅 剛 剛 好 是 50% , 而 整 個 9 月 份 及 10 月 份 , 就 是 金 融 海 嘯 爆 發 期 , 短 短 兩 個 月 , 恒 指 蒸 發 一 半 。 因 此 , 要 等 到 恒 指 升 破 了 22000 點 , 才 能 說 股 市 已 完 全 脫 離 金 融 海 嘯 的 陰 影 , 到 了 那 個 時 候 , 市 場 會 一 片 樂 觀 、 經 濟 也 會 出 現 復 蘇 迹 象 。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浪頂可能止於16000至18300點的任何一點,浪底最遲將於今年7月底前出現

信報4月15日張公道:
港股自2007年10月的牛市頂31638點開始回落,過去一年半的大勢有如下的事實,值得注意:第一、雖然恒指於2008年10月最低曾跌落11015點,以及今年3月又跌落11344點,但其實基本上,恒指並未真正跌穿12000點,各位只要數一數,期間有多少天的恒指曾跌穿12000點,便會清楚。
  此點頗重要,有兩重涵義:其一、若果他日恒指真正跌離12000點,市況恐怕有變,大市將向10000至12000點徘徊區的底部滑落,即跌落10000點。其二、若要趁低吸入,他日跌近12000點,可因應市況而進行。
  第二、由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大市基本上是於12000至14000點及14000至16000點的兩個徘徊區上落,每次恒指逼近16000點都回落,無法升越。
  今次由3月低點11344點開始的反彈,頗有機會升越16000點,升進16000至18300點的徘徊區內,這是2006年10月之前的牛市的頂部區域,2000年的牛市即於當年3月升上18301點,升抵大浪頂。
  因而今次即使升入16000至18300點的徘徊區,亦不代表牛市重臨;恒指必須升越18300點,即升穿前一個牛市起步的徘徊區頂部,才有機會開始一個新的牛市。個人覺得,今次由11344點開始的反彈,浪頂可能止於16000至18300點的任何一點。
  第三、由2007年10月開始的熊市,浪底最遲將於今年7月底前出現。根據恒指由1968年開始運行的韻律,最長的一次熊市由1973年3月開始,跌至1974年12月見底,跌足一年零九個月,其餘的熊市皆短過一年零九個月。
  因此,除非今次的熊市運行的時間刷新紀錄,否則熊市底應於今年7月底前出現。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09年恆指大反彈將於四月中至五月初見頂

《信報》14/4/2009張公道:
移動平均線方面,恒指繼續守穩於10天、20天、50天及100天線之上,股民宜以10天線為第一度警戒線,而50天線為減磅或離市的訊號,繼續持貨。似乎今次恒指由11344點開始的反彈,將直升到頂,然後才展開大震盪,股民宜小心。 若然如此,則反彈浪頂勢必於未來三周出現。
《蘋果》9/4/2009羅家聰:
要買可候道指回至7500點、恒指回至13500點、歐元回至1.30、澳元回至0.68左右入市。不過,上方阻力已近,上升空間不多;更好的策略是候下一升浪近頂時順勢而沽,屆時應近5月,正好與sell in May and walk away之說不謀而合。......股市永遠會在你不信它跌時大跌。目前氣氛仍然不錯,不妨準備一下。
信報4月6日曹仁超:
股市由3月9日又回升,呢次表現最出色股市係內地A股,成為「領先」股市及帶動本港大部分國企紅籌股上升。請留意A股,如果A股止升回跌,代表港股反彈快完成。

熊市有三至六個底

《信報》曹仁超14/4/2009:
全球經濟政府挽救下,只由「Bad」轉為「Less bad」,但並冇好轉。
  去年11月份次港股反彈以二線股為主,今年3月9日呢次反彈以金融、商品股為主,相信係另一次「go-round」(轉)。美國VIX由去年10月89.55,回落到依家較合理水平如40,即人們已冇去年10月時咁恐慌。
  根據1973至75年經驗,我老曹1974年7月入市後先發現,反彈完成後跌幅更大。熊市二期特點係耐唔耐便產生令人樂觀感覺,相信呢次亦唔例外。過去十八個月唔少利淡新聞已出,令恒指去年10月27日見10676點,唔少港股亦呢段日子見底,只有受美國拖累控(005)才在今年3月9日才見底,當天恒指見11344點,相信乃熊市二期中第二個底;通常熊市二期有三至六個底。分析家估計,去年美股純利下降20%,今年再下降30%,2010年純利才止跌回升。理論上,牛市要到2010年才會出現(因屆時企業純利才止跌回升)。紐約大學魯賓尼(Nouriel Roubini)話,從宏觀經濟角度睇,3月9日開始上升只係熊市反彈,標普五百指數去年9月至今年3月形成下降楔形,理論上呢次反彈市最高可重見2009年1月高位才完成。1929至1932年超級大熊市中有六次反彈;反彈市最小升幅21%、最大升幅48%。由2007年10月開始熊市,反彈次數相信亦唔少。
  有關熊市係咪已去年10月(美股則係今年3月)結束?近日爭拗十分激烈。現實世界係美國失業率8.5%,為1983年以來最高;由2007年10月至今已有三十家商業銀行倒閉;超過15%美國人生活貧窮線之下。另有三百七十萬美國人只獲part time工作而不被列入失業,不然美國失業率已達15.6%(去年3月如把兼職亦列入失業,失業率只有9.3%)。1990年後日本經濟從未脫離衰退,擔心相同情況亦美國出現,因此牛市難以上述情況下誕生。我老曹認為後市仍將窄幅上落。請好好享受呢次反彈市,唔好太早相信牛市重臨。著名分析員Rick Ackerman認為,「No capitulation, no bottom」。你信唔信投資者虧損50萬億美元後,熊市咁快便完成?!
美失業情況急劇惡化
  白宮經濟顧問Lawrence Summers上周四華盛頓經濟會上發言:3月份失業率8.5%,為1983年11月以來最高。展望未來十二個月仍將進一步惡化,估計今年下半年情況較上半年差,明年情況亦唔見得可以好轉。去年12月起美國經濟迅速滑落,至今已失去四百四十萬個職位,估計未來仍有一千三百二十萬個職位消失。呢次衰退情況有可能較1974年更嚴重【圖】,平均每個月失去六十五萬個職位,或今年年內可失去七百八十萬個職位。從客觀因素睇,牛市唔可能咁情況下誕生,即熊市仍有一大段日子要走,3月9日只出現熊市二期第二次反彈。今時今日投資策略:當人人恐懼時入貨,當人人樂觀時出貨。未來日子只係冇咁壞(Less bad)而非轉好(Good)。上周四道指升250點或3.14%,即3月9日至今道指已升25%,呢次反彈市帶來回報率已不俗,擔心投資者本周開始又再唱歌同跳舞。散戶有時都幾無知也。
  研究指出,大部分投資者(甚至超級富豪)損失金錢理由係佢地忘記早已訂下的守則(包括我老曹在內),理由係受客觀環境影響。請不要被眼前的好景蒙蔽自己長線睇法,唔好太早便忘記3月9日前恐懼感。危機發生時往往太快,但復元卻極慢。如你忽然之間忽視大方向而將自己辛苦賺返來的錢拿去博,無人可阻止你。須知道政府一切財政及金融政策,只影響美國GDP四分一,其餘四分三仍由美國私人消費決定。上周四富國銀行業績良好的消息,可支股市上升幾耐?金融海嘯有如雙刃劍,令大部分投資者2007至08年跌市中損失慘重,往往令人從夢中醒;亦造就去年11月起熊市二期反彈,每次又可帶來可觀利潤。今年3月9日呢次亦唔例外。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關於貧窮


信報 周永新 2009-09-17

回歸12年 多了22萬窮人

  回歸十二年,香港窮人的數目是多了還是少了?這個數字,關心民生福利的當然重視,但窮人的數目反映的不僅是多少市民需要援助,還顯示很多社會現狀,包括國民收入的分配、不同家庭和年齡組合人士如何生活、政府給予低下層市民所需支援是否足夠等。總的一句,窮人數目的起跌,反映我們對弱小的愛心及社會對亟須幫助市民顯示的關愛。

  政府統計處於去年八月發表了《一九九七年至二○○七年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的統計數字》專題文章,我加上今年七月的綜援最新數字,作了一些分析。我這樣做,目的並不在看回歸以來多了多少窮人,而是正如以上說的,是想知道過去十二年,社會起了什麼變化?對收入不多的市民產生了什麼壓力?政府的綜援是否起着保障市民基本生活的作用?另外,對回歸以來貧窮情況多了了解,我再來討論人口政策,相信更能指出問題的癥結。

領綜援市民急增

  至於貧窮的定義,過往有不少討論,但最實際和有用的,應是指那些生活在綜援水平以下的市民、或更實際一點,是指那些正在領取綜援的市民,他們應是不折不扣的窮人。數字顯示,回歸以來,窮人的數目確實是多了,而且增幅遠超過人口的增長【表】。

  二○○九年七月,綜援個案的數目達二十九萬宗,雖較二○○五年的最高數字少了八千宗,但較回歸那一年增加了十萬三千宗或百分之五十五。若以人數計算,二 ○○七年依靠綜援維生的市民共四十九萬六千多人,較一九九七年增加二十一萬四千人,增幅百分之七十五。換言之,領取綜援市民的人數在過去十二年(今年七月領取綜援的市民約五十萬,但我手頭沒有準確資料)急速增加,令香港現有七百萬人口中,超過百分之七必須依靠綜援過活。

  為什麼這十二年來多了這麼多窮人?再看表一,若以個案類別分析:可見年老綜援個案雖仍佔一半以上,但比例明顯持續下降;其實,除去回歸最初幾年年老個案有較大增幅外(主因是董建華增加了年老綜援金額),自二○○○年開始,每年增加的個案只有三、四千宗,近兩三年且穩定在十五萬二千的數目-這是非常重要的數字,顯示愈來愈多退休人士早有預備,他們未必需要申請綜援。貧窮老人的數字若維持穩定,對安老政策有什麼影響?以後再討論。

年老與失業個案不可混合

  綜援個案增幅最顯著的,依次是低收入、單親及失業。低收入個案九七年時是四千多宗,到了今年七月是一萬五千多宗,每年平均增幅約為百分之十五;單親綜援個案在九七年是一萬五千多宗,到了今年七月是三萬六千多宗,每年平均增幅約百分之九;失業個案變化較大,九七年時約有一萬七千宗,二○○三年時一度超過五萬宗,現在維持在三萬四千宗之間。

  增幅最大的低收入、單親及失業個案,共通點是一旦符合資格領取綜援,家中多超過一個成員;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過去十二年,綜援個案增加不到十萬宗,領取綜援的人數卻增加了超過二十萬。此三類個案的另一共通點,是家中都有成員可出外就業,但由於收入微薄、找不到工作、或須留在家中照顧幼童,所以他們才合資格領取綜援。

  有工作能力的與沒有工作能力的(如年老、永久性殘疾、健康欠佳)應否在同一制度下接受援助?問題討論多年,我也曾提出把兩者分開:因受助者除都需要綜援維持基本生活外,其他就沒有什麼共通點了!舉個簡單例子:年老綜援個案多是單獨居住的長者,除金錢外,他們最需要的是護理等醫療服務,而失業和低收入綜援人士需要的,是提高他們技能的訓練及找到合適工作—處理這兩類性質迥然的個案怎可混在一起?

出生率低窮童比例升

  再看領取綜援人士的年齡組合,資料顯示,回歸首十年,十五至五十九歲而領取綜援的增幅最大,從九七年的九萬四千多人增加至二○○七年的二十萬二千多人,即一倍有多;六十歲及以上的,十年來只增加五萬七千多人,低於老年人口增長的幅度;十五歲以下的兒童,增幅也頗顯著,特別在期間香港出生率偏低,所以比例上貧窮兒童多了。其實,多了單親家庭領取綜援,家中兒童也不情願地加入貧窮行列。

  以上是從整體綜援數字看貧窮在香港特區成立以來所起的變化。總的來說,香港現有三十萬個家庭依靠綜援過活,其中三分之二屬於年老和傷病個案;若以人數計算,香港有五十萬領取綜援的窮人,其中二十一萬年齡介乎十五至五十九歲之間,是可以出外工作的,屬於人力資源的一部分。

  這五十萬綜援窮人,背後都有令人傷感的故事;我們的社會能做的,就是給他們溫飽嗎?



ELIMINATION OF POVERTY:CHALLENGES AND ISLAMIC STRATEGIES*
Ismail SirageldinProfessor Emeritus,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policies for poverty reduction and the monitoring of their progress and efficacy may not be feasible without a clear definition of poverty that could be measured with consistency across space and time. However, there are known difficult problems with defining and measuring poverty. There is no optimal definition or a measurement technique to compare poverty across countries or even within a country. Three decades ago, Martin Rein (1970: 46) identified three broad concepts of poverty that seem to encompass most of the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poverty analysis: subsistence, inequality, and externality. Subsistence is concerned with “minimum of provisions needed to maintain health and working capacity”(capabilities). Inequality is concerned with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income groups toeach other.” Hence, the concept of poverty must be seen in the context of society asa whole. Poverty cannot be fully understood by isolating the poor and focusing on their behavior as a special group. It is equall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the rest of society especially the richer segment and the rich economies.Externality is concerned with 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poverty for the rest of society rather than in terms of the needs of the poor. It is not so much the misery and plight of the poor but the discomfort and cost to the non-poor part of the community which is crucial to this view of poverty.” This latter view provides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dimension of policies dealing with poverty. On the one hand, the poverty line serves as an index of the disutility to the community of the persistence of poverty. It reflects the extent of socio political commitment (cf. Smolensky 1966).On the other hand, it opens the door for the analysis of poverty as a social stratification problem,whether poverty is inherited across generations, or confined in geographic locations.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poverty has advanced since then, especially itsmacroeconomic linkages with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Recent advances in thisdirection have been helpful in elucidating poverty-related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cf.Ali and Elbadawi 1999, Squire 1999, and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1999 World BankStiglitz Summer Research Workshop on Poverty, and references cited there-in).However, understanding the socio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required institutionalcapacities on the local,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levels continue to raise challengesand unsettled conceptual and measurements problems necessary for developingeffective policies and strategies.behavior, free-rider-type behavior, or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poverty. Thediscussion leads to exploring the role of Islam as a system of ethical axioms insupporting policies designed to eliminate poverty while enhance sustainable growthand equitable human development. Finally, the paper ends with concluding remarks. Each of the concepts outlined by Rein presents numerous conceptual, definitional,and measurement problems. Some continue to be part of the active research on thesubject as reflected, for example, in the cautionary endnotes on the data quality,conceptual, and measurement difficulties with data published recently on nationaland international poverty lines (2000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65). It is notevident, for example, whether “the international poverty line measures the samedegree of need or deprivation across countries” (ibid). The same is true forcomparing poverty measures within countries, e.g., rural-urban comparisons. In anattempt to bring together four basic dimensions of human deprivation, the HumanDevelopment Report (1999) developed a multidimensional Human Poverty Index(HPI) based on health status, knowledge, economic provisioning, and socialinclusion. Although maintaining the same conceptual dimensions, the indicators ofthe HPI vary betwee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HPI1) and the industrializedcountries (HPI2). For example, for the latter countries, income measure was used toindicate economic provisions while public provisioning was used for the developingcountries. The HPI provides useful cross-sectional and temporal internationalcomparisons.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HPI1 reveals that, in 1997, humanpoverty ranges from a low of 2.6 percent in Barbados to a high of 65.5 percent inNiger. Thirty countries had a poverty index of at least 25 percent and fourteencountries with at least 35 percent. 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is widespread andconcentrated in Africa and south Asia. However, the HPI seems to suffer from thesam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of data quality and consistency, and, being amacro indicator, the difficulty of interpreting the findings for policy analysis or theformulation of poverty-reduction strategies.

買股收息和買樓投資

股市走在經濟情況之先,約半年之九個月。以下是蘋果日報今天的資料。買樓投資也是圖每年五六厘的租金回報,找一些高息股,有穩定增長者,也能做到相同效果,而且省卻不少雜費和麻煩風險。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Ingmar Bergman


與友人閒聊,方才驚悉The Wrestler的男主角是當年風靡一時的《九個半星期》的男主角,此片我當年看過,年紀小,劇情都不記得了,只有一幕非常深刻,就是男主角在女角的身上放食物然後一口一口吃掉,那是很情慾挑逗的畫面,印象中拍得很唯美。最近工作比較清閒,每晚飯後均看一套電影,然而人到中年,飯後常打瞌睡,要是劇情推進得緩慢點,我的眼睛就不自覺的合上,歲月不饒人,身體狀況是每下愈況了,但心境還是好的。昨晚看了Bergman的The Seventh Seal,久聞大名了,導演是個很愛思考的人,他的電影不為娛樂,而僅作為一種表現思想的藝術形式,以前看他的電影都很累,The Silence,Scence from Marriage,Persona,Cries and Whispers,The Virgin Spring......對人與人的溝通、婚姻的困境、人的內心隱秘與宣洩、信任、親情、對宗教、神的存在等等主題都有很深刻的挖掘,很沈重。這些電影都不適合娛樂之用,尤其當大部分香港人都視電影為娛樂,Bergman在香港是沒有市場的。本屆香港電影節選播了Marie Nyrerod的Bergman Island,免費招待的場次僅得冷清的二三十人,難為了親臨講解的Marie。這部紀錄片拍得不怎麼樣,其價值在於紀錄了晚年獨居Faro Island的Bergman,這些片段是大師在人世最後的足跡,彌足珍貴,單憑這點就足以讓Criterion Collection把它收歸旗下了。如果用中國的標準來說,Bergman私德有虧,不符「人品與作品」統一的傳統評值觀念。他結過好幾次婚,婚外情不可勝數,經常與女演員有染,子女九人,有的跟他關係不好。Bergman是劇場導演出身,也寫文章,後來改拍電影,他的風流與他的性格更跟他的才華有關係,出色的藝術家都是古怪的,有的性情怪,有的行為怪,有的人際關係糟糕,有的不擅理財,總而言之,他們一頭栽進了藝術就把人間的規範生活的法則以至做人的常態都拋諸腦後了,這不是一種刻意的抉擇,而是他們有與世相違的基因,正因為這點不同,才做就了他們超卓的藝術!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Ashses of Time


四月一日是張國榮自殺死忌,王家衛舊作《東邪西毒》早前趁機推出終極版,據聞刪除了陳勳奇的原有配樂,另配新曲。王家衛的部分作品故弄玄虛,太過執迷於作者論,畢竟不是人人都可以當高達(Godard),手中無劇本心中有劇本,到了現場才臨時發揮,對財力智力都是考驗。高達侯孝賢等人早年拍片是真窮,不得已折衷臨場改劇本遷就預算;今人卻倒過來,預算多得花不完,臨場可以慢慢折騰。說得好聽,是有才華有火花現場發揮,講得缺德,是失控任性沒有責任感,兩者之間故有高低之判。
此片的英文名倒是起得好,譯作時間的碎屑,有詩意,符合王家衛含糊其辭的本色。王的作品我不是部部喜歡,《花樣年華》不錯、《重慶森林》有味、《阿飛正傳》可以、《愛神》勝過Antonioni和Soderbergh......不過老實說,王的電影無論如何都比大部分香港導演的好,起碼,他想搞點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