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六四屠城與經濟發展的謬誤

六四屠城與經濟發展的謬誤 馬國明

09年5月25日 信報


  「六四」又將到,在中國大陸「六四」一直是禁忌,不能公開談論。香港的情形截然不同,回歸以來「六四」遊行和「六四」燭光晚會每年都如期舉行,「六四」論壇和「六四」祈禱會亦舉行多次。連立法會每年都會動議辯論,最初的兩、三年,建制派的議員也在會上發言反駁提出動議辯論的泛民議員。但後來改變策略,全體建制派議員在辯論中一言不發,力圖淡化事件。在中共的禁制和打壓下,「六四」的死亡數字一直無法確定,但出動坦克和荷槍實彈的士兵鎮壓和平集會示威的青年學生卻是鐵一般的事實,連中共自己也不能亦不曾否認。軍隊鎮壓當然有死傷,所謂人命關天,更何況是一場自中共奪取政權以來最大規模的青年學生運動和民主運動被一支號稱是人民解放軍的軍隊血腥鎮壓,這樣一件大是大非的事怎可能淡化?


鸚鵡學舌的特首

  當然不能淡化,遇到「六四」動議辯論一言不發的建制派議員不過是告訴市民他們有口難言,又或者是他們實在無話可說而已。對特首曾蔭權來說卻不可能一言不發,他到立法會是為了出席答問大會,議員有問,他必須要答。時近「六四」的答問大會,曾蔭權的班子早已料到會有議員問「六四」的問題,曾蔭權上任以來分別聘請了若干全職的軍師,又巧立名目,增設薪高糧準的副局長和政治助理的職位,他的班子自然不乏高人。這批高人知道不可能淡化「六四」,便變招轉移視線。議員問曾蔭權「六四」應否平反,他卻說偉大祖國經濟發展如何驕人,說得興奮,一時忘形才說了代表市民這句被詬病的說話。正如資深評論員吳志森先生指出,最值得注意的不是曾蔭權又再失言,而是他有備而來的話。曾蔭權不是第一個企圖以中國的經濟發展來掩蓋「六四」暴行的人,國內的不同官員早已採用了這一論調。他們甚至會強調若果當年沒有採取果斷的行動便不會有後來的發展,將血腥鎮壓和經濟發展直接掛。曾蔭權不過是鸚鵡學舌,自以為政治正確地重申國內官員的說話。今年正值「六四」二十周年,是時候指出「六四」屠城和經濟發展的謬誤。

  一九八九年的時候,國內剛過了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十年,雖然改革開放僅限於經濟層面,卻不可避免地造成巨大的政治和社會的衝擊。在領導層中,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壁壘早已出現。恰好由於改革不涉及政治,高高在上和不受制約的官員們明目張膽地以權謀私,運用特權囤積大批由政府補貼生產的物資,然後以市場的價格倒賣,非法賺取暴利。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上不滿的情緒日漸增加。早在一九八九年之前,北京的學生已先後兩次上街示威抗議,形象開明、為人正直的總書記胡耀邦卻因此被黨內的政敵猛烈攻擊,連由胡耀邦一手策劃才可以再度復出的鄧小平亦落井下石,帶頭把他拉下馬。換言之,早在「六四」之前,被尊稱為改革開放總工程師的鄧小平所提出的那套「摸石頭過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和只搞經濟、不涉政治的政策早已造成政治和社會上的重重矛盾,但共產黨內卻沒有任何解決矛盾的共識,連要達到共識的努力也沒有。


貪腐成風 民怨沸騰

  「六四」血腥鎮壓之後,有一種言論竟然把矛頭指向學生,批評學生有如文革時的紅兵,激進有餘,卻不懂折中妥協。這是一種把罪責推到受害者身上的言論,完全忽略「六四」發生之前,官員貪腐成風,民眾的不滿日益加深,但共產黨不但無力深化改革,連擔當改革大旗手的總書記胡耀邦也被強行拉下馬。這些年來,國內的官員不斷誇耀中共自一九七八年以來推行的改革開放如何改造原是「一窮二白」的中國大陸成為全球第三的經濟大國,但在「六四」之前,共產黨領導層裏主張和致力推行改革開放的不是失勢便是被孤立和被惡意中傷。從趙紫陽生前錄音整理成書的《改革歷程》一書可以得知,在「六四」前夕,鄧小平這位號稱改革總工程師的強人,其實亦同樣受到陳雲、李先念等對改革毫不熱中的政壇元老們的猛烈批評,最後更為了自保而捨棄趙紫陽,下令軍隊入城鎮壓。一句話,「六四」前夕的共產黨早被自己推行的片面改革開放弄至危機四伏。「六四」屠城後,改革亦告中斷,接替趙紫陽擔任總書記的江澤民深知要取信於陳雲等一班政壇元老,才不致重蹈之前兩位總書記的覆轍。當時的總理是李鵬,政治局常委中還有姚依林這位陳雲的親信,「六四」屠城的結果是幾乎斷送了一九七八年開始推行的改革開放。

  鄧小平當然明白這種結果,因此才會有一九九二的南巡。九二年的南巡已有大量的報道和描述,但仍須指出,南巡一方面是重新啟動幾乎停頓的改革,但另一方面鄧小平繼罷免胡耀邦、趙紫陽和下令軍隊屠城之後再一次繞過黨內的正常和合法的決策途徑。根據共產黨的黨章,政治局常委會是最高的決策組織,但無論是罷免胡耀邦、趙紫陽或是下令軍隊屠城的決定都不是出自政治局常委會。換言之,是典型的宮廷政變。九二年的南巡是另一次宮廷政變,鄧小平繞過黨內的決策組織,直接向地方官員和基層幹部發出呼籲。在有備而來的情況下,鄧小平的南巡講話當然是冠冕堂皇,必須堅持社會主義之類的說話絕不會缺少,但南巡講話的即時效果是地方官員紛紛離職轉而營商,即所謂「下海」。鄧小平九二年南巡講話和日後經濟發展的關係已有數之不盡的文章詳加分析,可以說若非九二年的南巡講話,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已由於「六四」屠城而胎死腹中了。但九二年南巡講話和經濟發展的密切關係這點恰好說明中國今日的「經濟奇」並不是出自共產黨內理性和公開的政策辯論,也不是出自高瞻遠矚的領袖的過人識見,而是出自地方官員和基層幹部在官場浸淫多年後練成了正確解讀領導層說話時字裏行間的意義。


權力商品化

  一本早於一九九九年出版但至今仍未能在華人文化圈裏受到應有的重視的著作最能說明地方官員和基層幹部們的為官之道對「經濟奇」的巨大貢獻。這書的書名是Commodifying Communism,作者David L. Wank花了年半的時間研究廈門的私人企業,他發覺廈門的私人企業全都跟當地的地方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雖然名義上是私人企業,但企業的一舉一動地方政府都要過問;但地方政府事事過問卻不是不必要的干預,地方政府事事過問是因為地方官員認為他們有責任幫助管轄範圍內的企業發展,地方政府事事過問往往是有好處的。作者還發現這些私人企業往往是昔日的地方官員一手創辦的。作者的研究不能算是什麼新發現,但作者卻能將他眼見的現象概念化,今日中國的「經濟奇」在於連共產主義也成功地商品化了(Commodifying Communism),今日中國的「奇」在於中國不但實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時亦實行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

  中國引入市場制度,逼國營企業的工人「下崗」之餘仍是實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因為各種權力仍是牢牢地控制在共產黨手裏,絲毫沒有放鬆。不過,這些權力已經商品化,與官方關係良好又懂得鑽營的商人借助共產黨手裏的權力正在大展拳腳,這才是經濟發展的真諦,而這一切又源於九二年的南巡講話。

投資十大守則

曹仁超:09年5月25日
以下十種有效工具,有助初學趨勢投資法讀者:  
一、每次升市領袖股都唔同。例如1998至2000年科網股,2003至2007年係國企股。如抱住過氣領袖股不放,處境有如2009年5月電盈(008)小股東。

  二、創五十二周新高價股份,通常可進一步睇好。

  三、10天線同50天線係有用trading工具。如10天線重返50天線之上,即短期內股價仍上升;反之如10天線跌穿50天線,都係小心D好。

  四、二線股份出現連續強勢數星期但指數卻唔上升,小心調整市好快出現。

  五、公布業績後股價如上升10%(或以上),代表跌市方向改變;如公布業績後股價急跌20%(或以上),亦代表上升方向已改變。

  六、一隻股份大升後出現窄幅牛皮(例如10%內),代表另一次較大升幅將再出現。

  七、拆細通常代表股價快見頂,合併代表股價快見底。拆細代表企業大股東欲出貨,合併代表企業大股東欲收集。

  八、大企業股價惡劣環境下可迅速回落。最愚蠢投資係惡劣環境下買大企業股份〔最近例子例如2008年買控(005)〕。

  九、股價走在消息之前三到六個月。唔好聽消息去決定買賣,請追隨趨勢而非走勢。利用timing買賣投資項目,而非評估該股「價值」係多少。

  十、牛市中每次跌穿250天移動平均線乃入貨訊號;熊市中每次升穿250天移動平均線係出貨訊號。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幾套紀錄片

1.Fishing with John


六輯電視片集,每集約二十多分鐘,John跟他的朋友到不同的地方釣魚。片子拍得很「怪」,有一個煞有介事的旁述,John一副釣兒郎當的模樣,請來的嘉賓也是貌合神離,兩個人一起去釣魚。整個節目的處理都漫不經心,時有製作人員在畫面裏出現的穿幫鏡頭,John和朋友的對談言不及義,胡扯一通,例如跟Tom Waits在牙買加,投宿在當地漁民家中,二人就跟漁民閒話明天可能釣到釣到的魚,Tom問有沒有「雞魚」,一會兒又說此魚在巴黎叫甚麼甚麼魚,聽得漁民一頭霧水,就又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稱來胡混,很明顯是胡鬧。正紛紜之際,John又說「螞蟻和牛」的故事:有一頭牛,自以為割據一方有自己的地盆,但原來有一隻蟻住在牠的領地中間,但牛不知道!看到這樣的場面,聽到這樣的對話,聽眾不能不感到莫名的可笑。 連接待他倆的漁民都無可奈何地搖頭苦笑。翌日他們乘破船出海釣魚,tom受不了顛簸要吐,後來還不住的在鏡頭前抱怨上了當,而船上那幾個他釣到魚的鏡頭據john後來說是向附近漁民買的魚作假的......

另外的幾個嘉賓與John也不怎麼講話,經常是二人坐在船上相對無言或言不及義台吸煙,整部作品拍來就那麼隨意稀松,沒有甚麼娛樂性,流露的是人物的相對真實的性情, 以及那些無無聊聊的引人發噱的怪話。


John把自己這部作品選為Criterion Collection的個人心水十大之一,真是賣花讚花香。


2.Man on Wire

這部作品很好,部份段落讓人屏息靜氣,例如Philippe Petit橫越世貿雙子塔時,那畫面配合Debbussy的鋼琴,清泠的音符,與那靜止的畫面上不再存在的高樓,呈現個人挑戰極限的意志和力量,好得沒話說。大凡出類拔粹之人,總是有過人的執着和堅持,還有不屈的意志,這部片刻劃鋼線人一生對走鋼線的沉溺,還有與其夥伴的聚散,很成功。加上他是世界上唯一能橫越雙子塔的人,如此絕響今年才拍成紀錄片,也真太遲了。


3.Encounter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荷索此片挺出色,但遇上更佳的Man on Wire,失落了奧斯卡也心服口服了。 這部作品訪問在南極科學工作站的各種工作人員和各國的科學家,認觀眾瞭解他們的日常工作。荷索還特別問他們的背景,原來很多人以前的工作跟現在都不相干,輾轉來到這裏的經歷也十分有趣。南極風光本身已經非常吸引,人物在那冰天雪地的無盡蒼茫之下,對存在、個體、生命也有深刻的認識。片中有一幕尤其能顯示荷索的功力,他訪問一個研究企鵝二十多年的科學家,二人的對話帶出一個問題:在這蒼茫的極地,企鵝也會發瘋!原來科學家一直有一個不能解決的問題,部份企鵝會突然迷失方向,自己離群遠去,即使科學家把他捉回來,他也會自動離開。鏡頭拍到一隻企鵝獨自離向海前進的同伴,兀兀向冰山走去,那一刻真的十分孤絕,一個黑點無所畏懼在天覆地載的雪白之下搖頭晃腦走向冰山......很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渺小的個體有時也會執着堅定的信念,走向蒙昧不可知的未來。那企鵝甚有孤獨英雄的味道,這是荷索的力量。 片末的字幕是For Roger Ebert!真箇惺惺相惜。

4.Vive Le Tour, Louis Malle

這是cc版為馬盧出的紀錄片系列之一,也是五部作品中我最愛的,此片短小精悍,拍出環法賽健兒在漫長艱辛的道路上奮勇爭勝的決心和毅力,影片經常有令人會心的力量暗流在湧動,那些運動員真是讓人既驚嘆也感佩!不說不知道,當年運動員踏得累了餓了,可以就近找個店子坐下吃一頓,店主也無任歡迎,原來賬單是寄給賽會的!不知此風如今有沒有改變。十幾年前我去歐洲旅行,遇到一場單車賽事,幾十個身穿彩色戰衣的好牛在路上呼嘯而過,我站在路旁,完全不能盯着其中一人,只見一道流動的彩色影像在眼前劃過!

5.Roman Polanski: Wanted and Desired

波蘭斯基可以說的太多了,他的電影,從knife in the water, repulsion, rosemary's baby到the pianist,我大都喜歡。當年鋼琴戰曲奪奧斯卡而他不敢親身回國領獎,鉤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也是這部紀錄片所探尋的,當年強姦十三歲模特兒的醜聞。強姦案之前,波蘭斯基經歷了可怕的喪妻之痛,他的太太和友人被邪教中人凶殘地刺死,其妻正是天師捉妖裏頭的女角,當時有孕,此案至今未找出真正原因。強姦案的案發地點,是Jack Nicholson的物業,則故事又添一點花邊的碎屑。

此片採訪了當年控辯雙方的律師,指出當年主審法官對娛樂小報報導的鍾情,以至影響個人的公正叛決,導演似乎要暗示是法官的偏頗把事情鬧大,法官要置波蘭斯基於死地的目的已超越了法庭的公正,他必須借機離開美國,否則身陷囹圄。導演也指出出身電視圈的模特兒的母親似也有意安排自己的女兒與不同的大人物打交道,換取入娛樂圈的機會,然則這類性活動是她所默許的,故不構成強姦的指控。導演又以案發之前該姝已非完璧來作旁證,其為波蘭斯基洗脫罪名的動機十分明顯。

6.White Diamond, Werner Herzog

這部片又證明一樣野,荷索喜歡叢林,喜歡偏執的個人(是否英雄則別論),其實Man on Wire讓他拍效果可能更好。此片是關於一個製造有推進力的熱氣球的教授,造了一個白色的熱氣球,在阿瑪遜河試飛。題材是不錯的,而且荷索還發掘了他的隊員的故事,其中一個來自南美的人與家人失散,孑然一身,荷索還特意在片末交代他的住址,代為尋親。

樓價在末來三、五年一浪低於一浪

《信報》四月二十九日,與施永青一起創立中原地產的王文彥認為在未來三、五年,樓價將以一浪低於一浪的形式出現。以股市而言,通常熊市有三至六次反彈,反彈幅度一般為原本跌幅的20%至50%。樓市的熊市亦類似這種形態,樓價不會直線下跌,一跌到底,而是大回小漲,總要反彈二至四次然後到底。

他的理據有以下幾點:
一、環球金融體系支離破碎,展望未來一年仍將進一步惡化;

二、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令世界各地投資者損失50萬億美元以上,美國失業率已高過8.5%,是   1983年以來的新高,經濟千瘡百孔。歐洲整體而言,經濟之劣,較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中國的出口最近已遭遇重大困難,歐美的經濟大衰退令中國衍生愈來愈多問題,自顧不暇。香港的失業率已由半年前的3.5%,升至近期5.2%,迄今我們仍只發覺經濟步趨惡化,在可見將來出現企業盈利倒退、更多裁員潮和倒閉潮,失業率在年底有可能升至7%;  

四、世界各國政府很多出台的政策措施,其實是向收縮下去的資產泡沫充氣,可收短期之效,但長不了,它日將引發更大危機;  

五、香港3月份的破產申請數量升至五年以來高點的一千八百七十二宗,較2月份的一千五百宗,上升24.8%,並創下自2003年7月(當時香港正步出沙士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這是香港經濟衰退惡化的不良訊號;  

六、近期樓市的轉活,由一手樓暢銷所啟動,但要注意的是,一手樓所以暢銷是因為減價,往往較同區二手樓便宜一、二成。長實的慧豪庭便減價至低於新世界發展的翹翠峰近25%。以低價搶佔市場上的購買力,足見資訊靈通及無寶不落的地產發展商看淡後市;  

七、經濟的好壞,決定樓價的起落,只要經濟大衰退的基本格局沒變,樓價中長線祇能趨於下滑,每當新的利淡因素出現,並衝擊實體經濟,喘定甚至上升的樓價將再度下調;  

八、1981年至1985年的跌市,歷時四年,樓價跌去45%;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歷時六年,樓價跌去65%。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和環球經濟大衰退,歷時四個餘月(去年10月下旬至今年2月),樓價跌去30%,樓市便見底復甦?簡直是匪夷所思!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關於電影裏的電影院

電影是不適宜拍電影院的,因為太黑,但也有一些值得一說的場面。

最厲害的是蔡明亮的《不散》,攝影機就放在那裏十分八分鐘,拍一個空洞洞的電影院,讓人看着看着心裏產生愈來愈多的浮想:人坐在電影院裏只會看銀幕,誰會留心沒有人的空蕩的影院呢?電影院讓我們坐得舒服看得痛快,是我們拍拖的聖地,聯誼的佳選,但每次來去匆匆,電影院的椅子好像用完即棄的筷子,下次再用又是另一雙新的了。蔡明亮的超級長鏡頭,時常有這些讓人反省的效果。Andy Warhol有一套是拍帝國大廈的塔尖,一拍就是六個小時,你去吃一個飯回來還是那樣子,鏡頭不動,天色愈暗,然後,塔尖的燈驀然亮起......

貝托魯奇的《戲夢巴黎》(The Dreamers)有一幕拍Michael Pitt等幾個主角在小放映室裏看電影,煙霧彌漫,那是1968年的巴黎,還有甚麼好說的。這部戲我一直偏愛,貝翁真的摸透了六十年代巴黎學生運動的氛圍,塑造了那麼幾個灑脫不羈、私生活混亂、糊里糊塗過日子的學生形象。Eva Green處女作就美得讓人心動,Michael Pitt也演得入格,後來他竟然變成Michael Haneke "Funny Games"裏無目的地折磨人殺人不眨眼的魔人!形象一百八十度相反卻又演得恰當,挺有可塑性。扯遠了,還是講正題。《星光件我心》(Cinema Paradiso)片末,主角長大後看當年放映師剪下的接吻片段,一個人在放映室裏邊看邊笑,咬着指頭眼淚就下來了。這一幕也很動人。當年我在金鐘UA很足本,那個戲院很大。

也有利用電影院來做文章的,像李安《色戒》,湯唯和王力宏在電影院裏會面,正放映的電影對白竟處處針着二人處境,那怪怪的男聲說「你們兩個怎麼在這裏?」李安真是心細如髮,照應無遺。

我倒是有一個很有趣的經歷,一次在灣仔影藝看戲,時近午夜,看到一半,忽有一觀眾的電話響起,他大聲「喂」了一聲,電話另一邊的人想必問他在幹甚麼,他答「睇戲」,對方又必定是問甚麼戲,他壓低聲說「唐朝豪放女」,對方又必定是聽不見因而追問,他不耐煩地放聲嚷「唐朝豪放女!」

係呀,夏文汐1984年的唐朝豪放女呀,真係堅!她82年的《烈火青春》真係驚艷,可惜戲的後半截完全唔掂,前半呢,我倒是很喜歡的。譚家明後來的《父子》,成就不及這半部。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張灼祥看《河流》睡着了?

今天讀報,看到張灼祥寫自己當年出席蔡明亮「河流」的首映酒會,不慎多喝了兩杯,看電影時「呼吸聲沉重」,結果招來觀眾投訴,管理員干涉,張與之理論謂「看戲,不許呼吸的麼?」

這真是一樁雅事。看河流這樣的文藝片,一雅也;看片而喝酒而不慎墮進打呼嚕與呼吸之間的模糊地帶,二雅也;讓管理員修理起來而申辯之,其雅更不下於孔乙己所云「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張灼祥自己寫出,妙哉其人其文!

我讀中六的時候,有一次去灣仔聽張灼祥的講座,題為香港的專欄文學之類,同台另有一人,可惜已記不起了。聽講者連我在內大概不出十人,但台上各人並無欺場,講得起勁,末了我問了一個問題,還得到張先生贈送一本《素葉文學」以作鼓勵,印象難忘。張灼祥以前任體藝校長,後來去了男拔,辦得愈發有聲有色,建大樓搞面試無不見報,最近一次,是匯豐股價暴挫,他接受報張訪問,說退休大計要延遲......香港人大概沒有不炒股的。

一兩年前田壯壯的《吳清源》在文化中心首映,開場不久,角落的鼾聲大作,呼呼有致,其聲隆隆,使人不禁皺眉。翌日石琪的專欄照例說此片「悶藝」,倒是舒琪先生有心,花了幾篇專欄解剖該片優劣得失,是很負責任的分析。如果講兩句「悶藝」就可以交貨,不如找睡着了的伯伯談談夢中所見,或許更有看頭。

Donald Ritchie說很多與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看Robert Bresson的電影時都睡得一塌糊塗,大概看藝術電影的人應該調校一下心理,那不是娛樂的電影,而是思想家藝術家表現思想抒發感受的一種手段和工具,跟繪畫、音樂、文學一樣。故此有時候電影不是好看不好看的問題,而是有沒有靈魂深度的問題。正如Ritchie所言,Bresson拍片是要慰藉那些敏感的心靈......他說每次看Au hasard Balthazar驢子死去的一幕都潸然淚下,說這話的時候,嘴唇又不禁顫抖起來。

電影,是關於心靈的。「站直囉,別趴下」,要不然就變成the Big Sleep了。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龔耀輝、蔡東豪、林少陽

龔在信報說香港未來十年可能是最後一個賺大錢的機會,上海之崛興,香港必蒙其敝,金融中心地位受影響,股市樓市亦步亦趨,84-97的大運已過,這最後一個小運,能把握則退休有望,錯過了則下半生未至堪虞也得看着辦。

另一則消息,林少陽果然被炒魷,他在去年離開服務九年的華富轉投外資基金出任執行董事,是香港區三個話事人之一,豈料一場海嘯,基金撤出香港,他收了一筆豐厚遣散費,做個失業中年,此才俊年方36,任職外資一年,收入比華富九年還多,真是魚不過塘不肥。他表示曾找外資行落腳,但出手太低,華資行呢?職位都低埋,陰功,金融業真行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於是他把心一橫,自設對沖基金,想籌旗二千萬美金,這個時勢,富豪縮水,加埋自己身家落去,僅得一千萬,公司設在上環公司四個人,規模係細,成本相對多,能否生存真係要睇林先生功力。

最後,蔡東豪推薦買電盈,我都心郁郁,但佢精電搞成咁,信佢的人無眼觀之矣。

林、蔡二事見本期《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