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當主流媒體開始喪失了信譽

當主流媒體開始喪失了信譽
蔡子強 明報 10年1月28日

 在反高鐵的抗爭中,其中一樣較為矚目的,就是現場個別(我強調,只是個別)抗爭者對記者頗有怨氣,甚至出現了零星粗暴行為;而此外,即使是平和的大多數,對媒體也是不無怨言。有傳媒工作者便感言: 「反高鐵運動期間,示威者和傳媒間的關係陷入空前惡劣。」

究竟,這裏是否反映了一點如今傳媒生態中的「深層次矛盾」呢?

抗爭群眾其中一樣最有意見的,就是無論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士、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如何和平理性的進行「快樂抗爭」,但媒體,尤其是電子媒體,總愛抽出最激那一小撮、最出位的行徑,加以渲染和報道,無論實際上人數是多麼少,時間是多麼短暫。所以,他們認為媒體是有心惡意中傷這場運動的。

當然行內人會說這是傳媒的規律, 「和平不是新聞,只有衝突才是新聞」,大家理應見怪不怪。我只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抗爭者對媒體的不信任,有更長遠的背景,他們覺得過去兩三個月,媒體已經成了官方spinning machine 的一部分。過去兩三個月, 政府官員真的進行了很多spinning?這裏且舉一些例子。

鄭汝樺的扭盡六壬

例如,1 月8 日,財委會第2 次開會討論高鐵撥款。1 月5 日,即是會議前3 天,鄭汝樺為爭取公眾支持,與一眾傳媒親往乘搭武廣高鐵一等車廂,親身推介高鐵的種種好處。於是大家從電視熒光幕畫面看到的是,武漢高鐵的美輪美奐,車廂的寬敞舒適,車速達到時速336 公里的火紅指標;翌日在報章版面看到,則是她娓娓道來,高鐵效率是如何的高,舒適度如何可媲美飛機,班次是如何的頻密,因此本港興建廣深港高鐵是如何刻不容緩等。

有「記者」更煞有介事,繪影繪聲的描述車廂中:「讀書看報打稿像在家中一樣平靜;如果放一支熒光筆在座位的可折疊小桌板,雖然時速350 公里,但,熒光筆屹立不倒, 車廂之平穩可見一斑。」究竟這些恭維說話,又是否有必要呢?

媒體成了官方spinning machine 的一部分?

又例如,1 月15 日,財委會第3 次開會討論高鐵撥款。1 月12、13 兩日,也即是會議前兩三天,TVB 新聞部一連兩天為鄭汝樺播出專訪,找了一個陽光明媚、視野開闊的西九「靚景」,讓鄭局長把興建高鐵的理據,從容不迫的一一娓娓道來。而有趣的是,較早之前兩三個月,我在TVB 公共事務部當記者的一位朋友,在時間遠為充裕的情下,三邀四請,也請不到鄭局長接受訪問。當然行內人都知道,新聞部所面對的局限,以及它與公共事務部在運作上的分別,而IO(新聞官)、心戰幕僚樣樣不缺的鄭局長,又哪會不知。

大家覺得時間安排上是否恰到好處呢?

鄭局長是否又真的如在電視熒光幕中所看到般的responsive 呢?她私下為人恕我不知道,但至低限度,在過去兩三個月,她從未試過與黎廣德、朱凱迪等反對人士,面對面,認真的辯論過高鐵之種種數據和方案,讓真理愈辯愈明。即使是由《明報》所主辦的那一次,她也只是願意以「前後腳」的形式出席。而1 月7 日,原本「心口掛個勇字」,運房局副局長邱誠武原先答允出席now 電視台《時事全方位》節目,與朱凱迪辯論,但卻最後突然宣告「縮沙」。未知這又是否鄭局長的神機妙算?

當然,他們又不是真的如此忙得不可開交,在過去兩三個月,便帶大堆資料, 「盛意拳拳」的親臨媒體之中,作internal briefing,單方面述說他們版本的故事。

在整個漫長的過程中,大多數的媒體似乎都對這種遊戲甘之如飴,少有對此鞭撻。再加上,官府陣營財雄勢大,在報章不惜工本的持續賣全版「嵌入式廣告」(即裝作是新聞報道的廣告),為興建高鐵造勢,這都讓反高鐵人士,覺得自己活在政府鋪天蓋地的虛假宣傳當中, 並把媒體看成是官方spinningmachine 的一部分,共同組成了一道他們要對之擲雞蛋的高牆。

最後,到了《東方新地》偷拍陳巧文的私生活,嚴重侵犯其私隱時,更把他們這種對媒體的怨憤,推至另一個高峰。我也相信,如果我們怪責個別示威者粗暴時,這種偷拍行為的粗暴,更加應該譴責。

以穿梭香港會、國金中心、政府總部為傲?

近日一個頗受歡迎的報章政情專欄,在它面世的那一天,劈頭是如此介紹自己的:

「江湖百曉生,穿梭於香港會與中國會,游走於銀行街與金融街,自出自入於政府總部,掂行掂過於國金中心,日日聯絡消息人士,時時check 住BlackBerry,分分鐘望住部機,秒秒鐘睇住個市。總之, 閣下無論是約了banker 食brunch,抑或是約了高官食lunch,之前只需看一看我老紀,不但特別多叫人豎起耳仔的話題,更可通曉大局聞風趁勢!」

當然每個專欄都有權為自己定位,筆者沒有異議,但我只想指出一點:如果到了一天,報章版面充斥的都是類似專欄,那些不會出入香港會、中國會、銀行街、金融街、政府總部、國金中心的第四代人,他們還會如何看待香港的主流媒體呢?是「our media」還是「their media」呢?

Spinning 的弔詭:主流媒體的衰落

當一眾高官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在spinning 的工夫上做得出神入化,霸佔了主流媒體的興論陣地,而一眾媒體對於這種遊戲又樂此不疲的時候,或許第四代人已經靜靜地起革命。不錯,他們沒有第二代人的江湖地位,不能佔據政經要衝,但他們卻可以腳來投票,以互聯網來打破壟斷,在網絡世界上開拓自己的新天地——一個沒有香港會、國金中心、政府總部、又或者立法會長廊,新的公共議事空間。

近年網絡上民間媒體的冒起,如《獨立媒體》(Inmedia),以及其「民間記者」計劃,正逐漸衝擊主流媒體。

或許從今之後,當報章在埋怨讀者流失,年輕人不再讀報時,亦應該反思一下,這未必是源於年輕人文化水平下降;反而,這場媒體的倒海翻江,是否由它們自己所一手一腳做成?

又當心戰室把主流媒體都操控於指掌之上,呼風喚雨的同時,它是否也在慢性摧毀着它們呢?